首页 > 行业知道  >  正文
微塑料进入南极陆地食物链 对人体健康或产生潜在风险
2023-01-09 09:21:29 来源:科普时报

近日发表在《环境科学与技术》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,在过去20年中,沉积在海底的微塑料总量增加了两倍。什么是海洋微塑料?它会不会影响海洋环境,甚至危害人体健康?

什么是海洋微塑料

自20世纪50年代,塑料规模化生产至今,由于塑料废弃物管理不善,“白色污染”肆意蔓延,大量塑料垃圾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。

“这些塑料垃圾在海洋环境中逐渐破碎,形成大量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,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‘海洋中的PM2.5’。”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鞠茂伟告诉科普时报记者,每年约有数百万吨塑料垃圾在风、降水、地表径流等的作用下进入海洋,大块的塑料垃圾受光照、波浪、生物等作用,逐步老化破碎分解形成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塑料。此外,衣服脱落的纤维、轮胎磨损的橡胶颗粒、含塑料的粉尘,以及洗面奶、牙膏等化妆品中添加的塑料微珠等,也是海洋微塑料的重要来源。

微塑料已进入南极陆地食物链

2018年1月,中国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海域的海水中发现了微塑料。2020年,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《生物学快报》上的研究显示,南极土壤中的弹尾虫体内发现了微量聚苯乙烯碎片,证实微塑料已到达地球上最偏远地区的陆地食物链。

目前,全球海洋环境均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,人口密集区和大洋环流区是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热点区域,在南北极海冰和深海沉积物中也发现有微塑料。“从近岸海域到大洋,从水体到洋底沉积物,从赤道到两极,微塑料污染已经无处不在。”鞠茂伟说,“海洋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隐患不容忽视。海洋微塑料治理要未雨绸缪,需进一步掌握海洋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,研究海洋微塑料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。目前,科研人员正逐步了解塑料进入海洋的循环过程和生态效应,评估其对海洋生态系统、人类健康的影响。”

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潜在风险

研究表明,微塑料由于粒径较小,可通过摄食进入生物体内。浮游动物、底栖动物、鱼类、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均存在直接或间接摄食微塑料的现象,这样一方面会阻塞摄食辅助器官和消化道,造成物理伤害和毒理学效应;另外一方面可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,并随食物链传递,进而可能对其他生物造成有害影响。

微塑料除了能自己产生一些影响外,还会吸附一些污染物,如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。它们进入生物体后,也会在生物体内释放后进行累积,并随着食物链进行传递,可能对生物体或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。

目前,除了海产品,食用盐、自来水和瓶装水也均检出了微塑料。“微塑料会随着鱼虾贝等海产品流向餐桌,进入人体。一般来说,人体摄入的微塑料进入消化系统后会很快排出体外,尚无证据表明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危害,但潜在影响不容忽视。”鞠茂伟呼吁,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时刻影响着海洋生态安全,公众应树立绿色生活理念,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,不随意丢弃垃圾,自觉开展垃圾分类,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海洋塑料污染,保护海洋生态环境。(吴琼)

标签: 海洋微塑料 南极陆地食物链 人体健康 塑料废弃物管理

精彩放送